恭喜!神经所杨辉等成果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2020年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新闻发布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主办单位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秘书长王小宁教授主持发布会,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主席康乐院士,入选项目负责人饶子和院士、匡廷云院士、隋森芳院士、乔杰院士等生命科学领域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30多家媒体的记者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有关领导介绍了“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情况及本年度评选活动亮点;本年度入选项目主要负责人介绍了各项目成果的特色、创新点和科学意义。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现向社会公布2019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排名不分先后)。
其中包括了中科院神经所杨辉研究员的成果——单碱基基因编辑造成大量脱靶效应及其优化解决方法。
CRISPR/Cas9及其衍生工具单碱基编辑器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然而,基因编辑造成的脱靶风险阻碍着该类技术应用于临床。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杨辉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亦学研究组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基因组研究所左二伟研究组合作,建立了新一代基因编辑工具脱靶检测技术—GOTI,并使用该技术发现之前普遍认为安全的单碱基基因编辑技术存在严重的、无法预测的DNA脱靶问题。
该技术进一步将脱靶检测范围扩大至RNA水平,发现常用的两种单碱基编辑技术均存在大量的RNA脱靶,通过对单碱基编辑工具进行改造,筛选到既保留高效的单碱基编辑活性又不会造成额外脱靶的新一代高保真单碱基编辑工具,为单碱基编辑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科学》杂志(Science,2019,364:289-292)和《自然》杂志(Nature,2019,517:275-278)。
胞嘧啶单碱基编辑器的靶向效应和脱靶效应
杨辉博士200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技术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至2012年就读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2至201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Whitehead研究所做博士后工作。2014年入选青年千人计划,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灵长类疾病模型研究组组长。2015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根据杨辉课题组官网的介绍,2019年12月24日-2019年12月26日,杨辉组举行了年终组会。杨辉用三个小时跟大家分享了他个人从一个科研小白成长为比较合格的研究员的过程,同时总结了灵长类疾病模型研究组发展的重要结点、基因编辑领域内快速发展的前沿等,最后向组内所有人员提出了期许。之后,学生和博后共计22个人做了工作总结和未来展望。
课题组官网上还摘录了杨辉报告中的take home message部分,与大家共勉。
准备好自己实力,抓住每一个机会。
思路活跃,想法开放。我希望大家都能open,如果在实验室能不能open的话,在其他地方就更难了。我做学生时,对实验室每个人,和他擅长的东西,还有他都有哪些试剂、材料,一清二楚。我一旦要用上时,就去找那个人。同时,可能大家都有这些实验材料,或者大家都有这个技术,我知道哪个人更靠谱一点,哪个人能更加帮助我一点。如果实验室内每个人都互相不了解的话,那成功就很难。这些不是从组会来,是平时问啊,交流啊得来的。组内之间的交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我们组学生或者博后,不论你将来是去开公司,去做PI,去做科普,甚至以后可能还有人去做投资,你科研没有做好未来就很难,因为科研思维很重要。这是我的切身体会,科研是很好的锻炼自己的途径,锻炼好了你才有选择权。不是说,科研做不好再去做其他的,如果这样你是把自己放在一个被选择的位置上,而不是拥有选择权。所以,现阶段,做好科研,有了科研思维,在未来才有选择权。
恭喜杨辉博士,也感谢他们课题组官网与大家共享这些精彩的内容!